鲟鱼为什么会洄游?

对鱼类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会“洄游”一词并不陌生

 

但是,您知道“洄游”是啥?它们为什么又要洄游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洄游(fish migration),一般指鱼类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

 

洄游一般会按鱼类的生理需求分为下列三种,从人类的角度简单来看,就是洄游鱼类需要通过洄游来进行繁殖、捕食和过冬

 

【生殖洄游】

大部分鱼类洄游都是生殖洄游,目的自然是产卵。洄游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是从外海游到沿岸地区,有的是从溪河游到河口,还有的从江河的下游洄游到上游,短一点的会从湖中央游到湖边。之所以会这样洄游,是因为目的地往往是孵化幼鱼的好场所,同时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供其食用。

 

(鲟鱼幼鱼,图片来源于网络)

 

【索饵洄游】

索饵洄游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动物迁徙一样,它们从食物贫瘠的地方,洄游到食物丰富的水体中。这种洄游多见于幼鱼,由于它们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会洄游捕食。通过在洄游的过程中,就可以达到索饵的目的。

 

(非洲动物迁徙,图片来源于网络)

 

【越冬洄游】

如果说索饵洄游像草原动物的迁徙,越冬洄游就像候鸟到了冬季飞往南方一样。通过洄游,鱼儿会寻找温度更适宜生存的水域,通常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洄游速度会比较快,同时当水温适宜的时候,洄游的速度就会慢很多。

 

(大雁南飞,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种洄游的原因是因为水流量的改变。对于鱼类来说,水流量是它们判断所在地是否适宜生活捕食的重要标准,一旦水流量改变,它们也会被迫寻找新的水体,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洄游的现象。

 

而鲟鱼,和大多数鱼类一样都是为了产卵而进行的“生殖洄游”,以“水中国宝”中华鲟为例

 

 

中华鲟有着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洄游航道:亲鱼从近海回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而下,漂游入海,大约十年后,幼鲟长大了,又追寻它们童年的足迹,从大海返回上游寻根产卵。

 

 

如果它不能完成这种洄游或洄游受到阻碍,生命周期将遭到破坏,并影响群体的增殖甚至危及物种的生存。

 

小贴士: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水工设施修建和过度捕捞等原因,严重影响了野生鲟鱼的生存环境和洄游路线,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处于濒危状态。鲟形目所有物种均已列入CITES保护物种名录,全球的27种鲟鱼中,有23种濒临灭绝,17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

 

如今,润兆渔业从天堑二郎山脚下到九寨沟流域,引高山冰雪融水,原生态科学养殖,依托天然优势,从鱼苗繁育到成鱼养殖完美模拟鲟鱼自然的生存环境,让鲟鱼宝宝们彻底告别洄游烦恼。

 

(润兆渔业——天全流水养殖基地一期)

 

(润兆渔业——天全流水养殖基地二期

 

(润兆渔业——甘肃文县养殖基地)

 

目前公司全面形成鲟鱼苗种繁殖、成鱼养殖、亲鱼梯度储备以及鲟鱼子酱与鲟鱼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从源头对产品进行标准化、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和过程控制,确保了鲟鱼子酱及鱼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

 

 

 

发布时间:2022-06-17 11:20